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

2020-10-13 22:00:06 想象作文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仅是血糖升高, 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病等,而要阻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稳定是重中之重。

  

 

  在如何控制血糖方面,上月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有了重大的突破

  他们发现“胰岛β细胞的钙通道中的一个模块对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一模块的治疗将可能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

  血糖为何会升高?β细胞中的钙离子或许要“承担责任”

  胰腺中的β细胞是产生胰岛素的来源,来调节体内血糖,钙离子是胰岛素产生时的重要信号,血糖增加则β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胰岛素释放增加。相反,如果β细胞中的钙离子浓度出现异常,则说明胰岛素产生异常,血糖出现异常升高但却无法调节,从而引发糖尿病。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研究团队针对β细胞中的钙离子水平进行了靶点研究

  该研究的领导者、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分子医学与外科学院Rolf Luft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研究中心教授Berggren说:"在我们的新研究中,我们可以阐明,糖尿病小鼠的β细胞中β3亚族的数量增加了,这导致了钙离子调节模式的改变,减少胰岛素分泌,因此损害血糖调节。"

  研究者减少糖尿病小鼠β细胞中β3亚族的数量后,钙离子信号变得正常,胰岛素分泌正常,可更好地调节血糖水平,再尝试将不含β3亚族的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中时,这些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得到了恢复。

  人类β细胞试验表明“胰岛素的分泌随着β3亚族数量的增加而变差”,这表明只要我们控制住β细胞中β3亚族的数量,就能控制血糖稳定。

  "我们的发现表明,钙通道的这一模块可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靶点。" Berggren说。

  

 

  针对这个靶点治疗,期望未来有望能够实现对血糖的实时控制,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远离高血糖危害,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危害。

  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

  糖尿病是目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于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注射胰岛素并配合血糖监控是必须的治疗手段。然而,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等并发症。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多种不同的途径寻求能够替代胰岛素注射的治疗方案。

  

 

  新型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标准药物,也是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后的必须选择。但胰岛素注射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且过量使用可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因此,研发新型非注射胰岛素制剂是胰岛素研究的焦点,近年来胰岛素在给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口服给药

  在非注射给药途径中,口服因其方便且患者的顺应性好一直是最受关注的。胰岛素是水溶性多肽,在胃肠道内易被酶降解失活,而且大分子物难以透过胃肠道上皮细胞,所以胰岛素的水溶液口服无效。

  由于哺乳动物的小肠存在着某些区域,能让淋巴因子和某些颗粒进人循环系统,这使得口服微颗粒制剂成为可能。Gerardo等利用相转化纳米囊技术(IPN)将胰岛素锌包裹于聚酯、聚酐的纳米球中,胰岛素可以保持活性并且6h内不断释药。Suchat等利用自然界面聚合法形成W/O微乳,来制备胰岛素的聚乙基氰基丙酸盐微囊,发现此方法很适合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的微囊,而且简单方便。

  2经皮给药

  无针注射也叫射流喷射(jetinjceiton),即以高速气流将胰岛素穿透皮肤,达到皮下注射的效果。Medi一Ject公司研究无针注射已有25年的历史,其新产品Mdei一Jector是一种新型的无针注射器,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它适用于各种型号(短效至长效)的胰岛素注射液,并且可以在全身各个部位皮肤上使用。

  3鼻粘膜及肺部给药

  鼻粘膜作为全身用药途径,可以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Jhon等发现相对于皮下注射,肺部给药吸收迅速,符合内源性胰岛素的释放特征和人体的正常需要,临床上体现出更好的顺应性和耐受性。Snvaely等利用超临界CO2作为反溶剂在卤代醇中制备胰岛素微粉,增加肺部的吸收。

  干细胞治疗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改善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因此,借助干细胞移植的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体内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系统,成为目前再生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有证据表明,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炎症可使β细胞更好的工作,减轻胰岛素抵抗。一项新的初步研究表明,作用于炎症的成人同种异体骨髓源性间充质前体细胞(MPC)可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

  胚胎干细胞(ESCs)难以实现临床转化,且ESCs具有高致瘤风险、宿主免疫排斥反应明显及伦理学争议强烈等局限性,因此ESCs临床应用前景并不明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可望取代ESCs应用于临床,iPSCs的生物学特性与ESCs高度相似,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从糖尿病患者自身获得特异性iPSCs,可有效避免ESCs移植过程中所面临的免疫排斥反应和伦理学争议。

  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良好,造血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促进内源性胰岛β细胞再生及胰岛局部新生血管形成。

  免疫疗法

  1型糖尿病(T1DM)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普遍认为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当T1DM发病时,β细胞已有80%左右被破坏,且发病前几年就有自身免疫发生,所以早期的免疫干预治疗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2016年11月25日,发布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利用患者自身的调节性T细胞(Tregs),可减轻免疫系统对胰岛素生成细胞的破坏,同时不损害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能力。

  细菌治疗

  肠道细菌被称为“人体遗忘的”器官,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理作用,很多疾病都与之有联系。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的菌群特征表现为功能失衡,有益菌减少,而条件致病菌,如肠杆菌、某几类梭菌含量增多。因此,肠道菌群研究成为治疗糖尿病的热点,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法是工程改造菌群。

  来自康奈尔大学的JohnMarch及其团队获取了在某些益生菌酸奶中发现的加氏乳杆菌,并将其与能产生一种名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人类基因组合。对患糖尿病小鼠进行研究发现,GLP-1可以触发一些肠道细胞变成更像那些在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在连续3个月每天“服用”这种细菌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30%。

  减重手术

  肥胖是T2DM发病与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目前T2DM患病率明显增高的最主要原因,但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已被证明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减重手术对T2DM具有明确的预防和长期缓解作用。2004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减重术后糖尿病完全缓解率(HbA1c<6%,FBG等在正常范围内)高达76.8%,HbA1c降幅达到2.4%,FBG下降3.9mmol/l,高脂血症、高TC血症、高TG血症改善率分别为83%,86%,92%,死亡率下降14%,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在减重手术后可以恢复。但减重手术改善血糖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

  腔镜减重的手术方式

  目前腹腔镜减重较常见的术式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腹腔镜垂直束带胃成形术;②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③腹腔镜袖套胃切除术;④腹腔镜胃旁路术;⑤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手术。

  糖尿病治疗新方法、新手段的研究成果令人激动,我们期盼着在未来能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内容: 糖尿病最新突破 糖尿病2020年可治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

http://mip.bbjkw.net/zuowen503673/

上一篇
下一篇
[想象作文]相关推荐

[想象作文]热门推荐

[想象作文]最新推荐

上一篇:气候变暖人类会变矮吗 下一篇:故事会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