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顺序有哪些

2018-06-14 19:00:02 英语演讲稿

逻辑顺序有哪些篇一:怎样打造精彩的英语演讲稿并在现场完美发挥

  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接触或用到各类英语演讲,小到课堂作业和工作汇报,大到会议发言和职位竞选。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演讲给人深刻印象呢?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请看下文的解析怎样打造精彩的英语演讲稿并在现场完美发挥,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小编用娜塔莉波特曼、乔布斯、奥普拉三个演讲达人为大家具体剖析一下英语演讲的要点。
  第一步:结构清楚,逻辑清晰
  由于公共演讲的听众一般有数十人甚至数百、数千人,再加上演讲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如观众的欢呼或者抱怨),演讲者最好在进入主题之后马上给出所讲内容的框架结构,使听众能跟随演讲者的思路,更好地预判整个演讲内容,以达到良好的演讲效果。
  当然,演讲稿在结构方面的逻辑顺序有许多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等。大家可以根据不同演讲内容的需要来安排自己演讲稿的逻辑顺序和整体结构。
  娜塔莉波特曼受邀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逻辑线清晰,用词平实。当然最吸引小编的还是颜值,还没看过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感受一下。
  第二步:开篇出彩,吸引听众
  演讲稿的开篇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功夫去设计。在写作开篇时,演讲者需要结合听众特点、演讲场合和演讲主题等因素,争取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基本的演讲开篇模式,供大家以后写作演讲稿参考。
  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开篇乔布斯使用的是“关联话题与听众”的方式。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因为人们一般对自己的事情都很关注,和自己相关的事情也会格外留意。乔布斯在演讲开篇说道:“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for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Truth be to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高度赞美斯坦福大学——这就是在与听众发生关联。乔布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听众一开始就对自己产生好感或对自己的演讲内容产生兴趣。当然,乔布斯还用了适当的幽默,更好地融洽了与听众的关系。
  除了乔布斯的这种开篇方式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他一些开篇方式:
  ①指出演讲话题的重要性。比如要做一场关于“英语演讲的艺术”的演讲,演讲者在一开始就可以指出该演讲对于听众今后的学习、工作将会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和实例,让听众明白不听这个演讲将会是一个损失,这样听众就会乐于认真听演讲了。
  ②使听众感到震惊。例如要做一场关于“生活方式与疾病”的演讲,开篇就可以给出一组极具冲击力的数据,让听众看到生活方式不健康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这样的震惊能够使听众快速调整状态,投入到听演讲中去。
  ③引起听众的好奇心。演讲者可以在开篇指出一种特别的现象,听众出于好奇就会认真听演讲,想知道演讲者如何分析或解释。
  ④向观众提问。演讲者可以在开篇提出一个问题,这样可以引发听众的思考,也会引导他们去听演讲者如何解答问题。此外,也可以在开篇引用一段名言,或是讲述一个故事等,这些基本的开篇方式被无数的演讲证明是实用而且有效的。
  第三步:观点明确,支撑有效
  毫无疑问,在演讲中,主体段的信息量最大,写作量也最大。如何清晰地阐释演讲者的观点或演讲要点,如何用相关事实有效地支撑演讲者的各个论点或要点,是演讲稿主体段写作时应该把握的关键。
  这里有三个手段可以借鉴:
  ①举例子 用内容具象化,最好是自己亲历的故事,之前大火的《奇葩说》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最有说服力和带动性。
  ②引用 上段乔布斯在演讲中引用了一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到死亡时,他引用了一句格言:“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看法,使听众印象深刻。
  ③数据 数据具有直观和客观的特质,能让听众更直接地认识和理解演讲内容。
  演讲达人奥普拉在哈佛的演讲也非常精彩,她曾担任过电视台出镜记者、主持人,自带段子狗天赋,并且她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大写的美国梦~~当然,在整个演讲中口才好、真诚脸、随机应变的身体语言都是加分项。
  第四步:结尾有“道”,画龙点睛
  演讲的结尾往往需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尽量做到意味深长、启发思考。开篇和正文再好,如果结尾过于平淡,整个演讲的精彩程度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做到结尾有“道”呢?
  常见的演讲结尾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总结演讲。对演讲中的各个论点或要点进行简单总结和梳理,加深听众的印象。
  ②强有力的陈述。这种方式不同于引用他人之言,往往是演讲者自己的总结和心声。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是Patrick Henry的演讲“Liberty or Death”。他在结尾时说道:“Is life so dear, or peace so sweet, as to be purchased at the price of chains and slavery? Forbid it, Almighty God! I know not what course others may take; but as for me,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③首尾呼应。在演讲结尾对开篇提到的主题和重点进行重新阐述,这是体现演讲内在统一性的经典形式,值得借鉴。
  为了更加有效地掌握文中讲到的写作演讲稿的要点,小编建议大家做到以下三点:
  ①多看。多看一些演讲素材,比如名人演讲、演讲比赛优秀选手的演讲等,积累大量的一手素材;也有必要阅读一些关于英语公共演讲的书籍,在此推荐Stephen E. Lucas的《演讲的艺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一书。
  ②多想。学会分析这些演讲之所以精彩的原因,可以从上面讲的几点入手分析。
  ③多练。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要大量练习写作演讲稿,话题可以从日常学习和工作中选取,这样练习起来会更有兴趣和成就感。
  ‘解析怎样打造精彩的英语演讲稿并在现场完美发挥’的内容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更多精彩的教育资讯更新尽在,欢迎大家多多来阅读和品味。

逻辑顺序有哪些篇二: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说明文的特点:
  1、 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就一篇说明文而言,一般说来,总的说明中心只能有一个,各段文章也有一个说明中心,它们是为总的说明中心服务的。优秀的说明文的说明中心都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例如《鲸》一文,着重说明鲸的大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使读者获得有益的知识。实际上,这篇科学小品的说明内容就是文章的说明中心。
  2、 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要求在说明事物时,力求正确,不夸大,不缩小,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反映,要实事求是,不粗枝大叶,凭想当然,瞎说一通。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事物都带有特殊性。而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领。说明文抓住事物的特殊性进行说明,才能使读者从文章里充分地、正确地了解所说明的事物;事物的特征不清楚,说得模模糊糊,就容易和其他事物相混淆。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说明,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2) 说明的内容要正确。即对一些尚未定论、有待研究的事物,不要轻易下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结论。要知道,读者阅读说明文是为了增长知识,如果把那种缺乏科学性的"知识"传给了读者,就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两家报纸,分别发表文章,谈酸菜对人体的作用,说法却完全相反。一篇文章认为,酸菜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是良好的饿药物,可以治疗慢性并,因此主张人们多吃酸菜。另一篇文章则认为,酸菜内喊有大量的白地霉菌和亚硝酸盐,这是一种致癌物质,会直接引起肝癌、胃癌和食道癌等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希望人们不吃酸菜。究竟是多吃酸菜好事实不吃酸菜好呢?这叫人无所适从。实际上,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两篇说明文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有片面性,缺乏科学性。而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忽视了这个问题,断定酸菜只有"好处"或只有"害处"是不对的。
  3、 富有条理性。说明文都具有条理性。在说明事物时,要求头绪清楚,井井有条。条理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各种事物尽管错综复杂,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就能找到一定的条理性。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4、 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
  说明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优秀的说明文总是用浅显的语言表现深刻的内容,即把事物的本质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出来,使读者比较容易地领会问题的实质。语言确切,就是语言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看了明白。语言确切,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恰当和成篇严密。语言简洁,就是要用较少的话把较丰富的内容表达出来,干净利落,让人容易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内容。语言通俗,就是运用群众中明白通畅的语言,把抽象的概念说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专门的知识说得有趣味,让大家都看得懂,都喜欢看。要做到语言通俗可以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也可以适当运用比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相关文章:
1.说明文说明方法及特点
2.说明文说明方法的使用
3.英语说明文说明方法
4.说明文解题方法
5.说明文方法有哪些作用
6.说明文方法答题格式
7.六种说明文方法
8.说明文叙述方法
9.说明文的九种说明方法
10.说明文的四种说明方法

逻辑顺序有哪些篇三:教学计划的步骤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一起看看下面的教学计划的步骤吧!
  教学计划的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系统的有序性,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且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这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的活动上而且也表现在学生本身的学习中,不仅要贯穿课堂教学之中,也要贯穿于其它教学活动之中,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③最优化:
  最优化系指系统整体功能最优,而不是系统的要素“样样都好”。
  最优化强调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设计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的工作方案
  最优化的实现,还要依赖于不断完善的改进工作来达到。
  3.教育效能观
  教育效率= 教育产出/教育投入
  要求合理的投入,最大的产出。
  三、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与教学内容(教材)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学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并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转化为个体的能力和智力,把蕴含于知识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观念和心理品质,逐步完成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的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
  2.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过程的辩证统一。
  一种是杜威的“学生中心论”,强调学习过程学生内因的作用,忽视外因的作用;
  一种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观,在我国至今仍相当普遍)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认知的主体;而教师则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当前,应当注意屏弃“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唯师至上”、“重教轻学”、“重灌输轻启智”的教学理念。
  正确的做法是:既注重教师教的设计,也注重学生学的设计。
  3.教学过程是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的统一;
  心理学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意向活动,另一部分是认识活动。
  人的认识活动的心理特点称为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
  人的意向活动的心理特点称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兴趣、爱好;非智力因素构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条件。
  有学者研究证明:①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②越是低年级,相关系数越大;③智力水平中,下等的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教学设计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重视调动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教学过程是知识、技能、情意的内化和外显的统一。
  内化即把外部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内化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贮存的过程。
  知识的内化即外部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内的认知结构(方式:同化、顺应);
  技能的内化即外部的实际操作转化为学生头脑内的智力操作。
  情意的内化即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技能的内化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意的内化。教学过程忽视情意的内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外显即把内部主体的东西转化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即信息的提取、运用和迁移。
  教学过程的外显实质上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情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忽视外显的教学,就无法获得反馈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调控。
  内化与外显的关系是:内化是外显的基础,外显是内化的反映。
  教学设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认识轻意向”、“重主导轻主体”、“重内化轻外显”的偏向。
  注:教学设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1.要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
  2.要从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
  3.要从教师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学过程结构具有整体优化的品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住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方式,使教学过程各要素达到有机的配合,才能使教学得到最佳的整体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每一个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力,但导致最后教学效果的力并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简单加和,而是各要素关系之间构成的“合力”。这是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理。
  善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最大合力,这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3.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原理
  教学活动的系统有序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有序不但包括知识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且包括能力、情意教学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
  教学有序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的活动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学生本身的学习上。不仅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而且也要贯穿于其它教学活动中,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4.反馈控制原理
  为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的措施。
  教学设计中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方法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前置反馈、即时反馈、延时反馈)进行。


推荐内容: 说明文逻辑顺序有哪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逻辑顺序有哪些

http://mip.bbjkw.net/fanwen100444/

上一篇
下一篇
[英语演讲稿]相关推荐

[英语演讲稿]热门推荐

[英语演讲稿]最新推荐

上一篇:机会英文 下一篇:早上好英语